新版ESD标准的认证
2006年以来,ESD标准的认证已经成为电子行业,特别是EMS(电子制造及服务行业)产业中的一个热点:认证证书的发证量年增长速度超过5倍,据悉,一些业界巨头已经开始将ESD认证作为其供应商选择的基本条件之一。之所以形成这样的趋势,与前文所述的ESD技术特点分不开,也因为ESD标准的形成会有业界的巨头的参与,标准本身就会带有他们的技术思想和要求。
ESDA与IEC新标准的趋同化会让这两套标准得到更广泛的认可,这种联手所打造出来的权威性能够更好地解决上下游企业ESD技术衔接的问题,也同时也会让ESD认证的需求变得更为广泛和强烈。
ESD认证标准工作范围:
1)评估静电放电的发生、保留和耗散的测量方法;
2)确认静电放电作用;
3)以测试为目的的静电现象模拟方法研究;
4)规法用于降低或消除静电危害的程序、设备和材料,或控制区域内的设计和操作;
5)评估相应材料上静电放电的发生、保留和耗散,指定测试方法和设备;
ESD认证标准基本编号为61340。核心标准为61340-5-1,规定了ESD体系的管理和技术要求。最新版本为2007年发布,其仅从框架和技术指标对ESD体系系统做了要求,实际操作手法通过标准61340-5-2提供指导,这样其认证标准的特性已经呈现出来。
新版ESD认证标准特点
从2007发布的ESDS20.20和IEC61340-5-1标准来看,新体系标准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:
1.基本框架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,体系更加规范
新标准确定了ESD体系至少要包含的培训计划、符合性验证计划、接地/等电位连接系统、人体接地系统、EPA的要求、包装和标识等七个部分,并形成正式的文件,强调体系应当与企业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兼容,保持目标一致。整个体系的实施应体现PDCA循环。
2.更加强调管理机制和持续的改进,管理上和技术上不僵化
ESD工作最重要的是让ESD的技术要求在必要的环节和场所得到全面贯彻和落实,而这依赖于企业的管理工作,新标准对于ESD工作当中的管理予以了更多的关注和要求。管理性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组织职责、控制计划(文件体系)、培训和符合验证(审核)等方面,其目的是在提高全员ESD防护意识的基础上,帮助企业建立一套能够自我发展,持续改进的机制。新标准对于这些工作在计划、实施、文件和记录方面有了明确的要求。
3.技术原理确定,技术手段灵活
不同于过去的标准,新标准的技术性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,这体现在两个方面:第一在技术要求上,除基本的框架外,具体技术选择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确定。如在接地方面,可选择保护地(protective earth)、功能地(functional ground)和单纯的等电位连接(equipotential bonding);第二在技术实施上,只有指标的要求,实施的方法不做限定。这让企业在实施当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段,更具有可操作性。
4.测试方法得到了明确,量化指标便于认证
相比过去的标准,新标准的技术指标和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更加明确。对于重要的防护措施增加了技术要求,如腕带系统,对腕带增加了内外侧阻值的阻值要求。测试的方法则通过辅助的引用标准来定义。
5.检测方法更加严谨
新标准通过产品的技术指标要求(product qualification)和使符合性验证的技术指标要求(compliance verification)两个环节来保证ESD防护措施满足技术要求。系统性技术指标要求,相比过去的标准,更加严谨。在测试方法上,验证性的检测强调防护用品系统性的指标的测量,让检测的更能够反映实际情况。
注:使得检测结果更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
ESD认证标准致力于静电学领域的标准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