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SG评级体系简介
ESG评价体系又称ESG评级,是由第三方机构创建的,从环境、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和社会贡献。
在“双碳”目标的推动下,我国ESG信息披露方面的政策密集出台,ESG投资快速发展。而ESG评价体系作为ESG投资的基础工具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目前亚洲大部分国家仍处于发展阶段,可持续发展理念和 ESG的觉醒度存在较大提升空间,本土化ESG评级体系大多基于国际通用的信披标准研发,目前国内已有研究机构、市场机构、专家学者构建ESG评级体系,较为成熟的机构评级体系已沿用5-6年并不断迭代,新兴玩家也在近 几年不断入局。
ESG评级的工作流程可分为三部分:一是数据采集和归纳,二是建立评级模型、 指标选取、权重设置和形成评级结果,三是根据评级结果设计指数化的金融产品。
目前国内 ESG评级体系呈现多元发展的局面,主要的国内ESG评级体系有:华证ESG评级、中证ESG评级、商道融绿ESG评级、Wind ESG 评级、嘉实ESG评级、 社会价值投资联盟 ESG评级、润灵环球ESG评级等。不同的评级体系,在评级流程 上大体相似,但在指标体系上的差异较大。数据易得性较高且使用较为广泛的包括 WIND、华证、商道融绿和润灵环球评级标准。
由于国际的ESG评级体系不完全适用于国资国企,因此,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研发接轨国际、符合国情的ESG体系格外重要。
对此,中国ESG评级体系建设应考虑三个层面。
一是立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体现新发展理念。ESG评级不仅仅是反映企业的经济价值,更重要的是反映企业的社会价值。中国的ESG评级体系,要切实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,以新发展理念为根本指引,充分考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碳达峰碳中和、乡村振兴、科技创新、共同富裕、污染防治、高质量发展等的最新要求,将其纳入ESG评级内容范畴。
二是顺应全球趋势、凝聚国际共识。构建ESG评级体系时注重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结合。在框架上,要全面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(SDGs)、ISO26000等国际社会责任倡议、指南,系统梳理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成熟的ESG评级体系,纳入公司治理、应对气候变化、劳工权益保障等国际共同关注的核心议题。方法上,要深入研究学习明晟、富时罗素、道琼斯等全球主流评级机构的评级技术,让中国的ESG评级接轨国际前沿,促进国内外ESG评级的互认。
中核集团海南核电共计移植珊瑚个体66545株,覆盖面积约5.3公顷,移植后的珊瑚生长状态良好
三是兼具现实性与前瞻性。与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ESG体系相比,中国ESG建设刚刚起步,中国企业在ESG的理念认知、制度建设、实践推进、信息披露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。ESG评级构建时需要充分考虑我国企业ESG工作的现有水平,考虑不同发展阶段、不同规模、不同行业的特殊性,进行全局性谋划和前瞻性思考。